欢迎光临南京市青秀城小学!
联系方式025-52210099
  •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大爱青秀•静待花开】1.读书与教育——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浏览数量:2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青秀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1-02-17      来源:本站

【大爱青秀•静待花开】1.读书与教育——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近期,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现浅谈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

微信图片_20210217132911.jpg

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第一条《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说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教师都归结为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家长不配合等等,而不是积极地从自身找原因。

微信图片_20210217132917.jpg

但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截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出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让我想到我国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那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对“个别”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结合实际课堂,为不同的学生创造出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都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到自己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微信图片_20210217132924.jpg

    针对这一点,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做:

    首先,是“察材”,就是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资质等情况。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是先决条件。了解一个学生,不能看他的分数,与他谈几次话来判断其是否是可造之材,这几乎就是武断。察材不仅重要,而且也不容易,我们必须全面而科学地察材。

    我们可以通过家访去了解学生,这是前辈留下的经验之谈,也是了解学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后进生,他总是不写作业,每当你问他为什么不写时,他总是沉默不语,作为教师我总是首当其冲把他大骂一通或者直接找家长,可是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我筋疲力尽,觉得这个孩子无药可救。可是一次特殊的家访,让我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也改变了他的学习态度。记得那是三年级刚开学的一天,临时接到家访任务的我,选择了距离较近,学习困难的周同学,因为他的爸爸忙于工作,我只能和爷爷聊聊孩子。刚到他家时,爷爷和他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看着年迈的爷爷,再看看这个孩子,我突然觉得周同学并不是那种问题学生,他缺少的只是点拨。果不其然,爷爷告诉我,孩子的爸爸忙于工作,基本不在家,根本没时间辅导孩子写作业,而孩子的妈妈因为文化水平有限,更是雪上加霜,而他自己也只能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作业对他来说简直如临大敌,所以只能靠孩子自己完成。可想而知,这对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何况这是从一年级到现在就遗留的问题。爷爷说他没办法教就只能送孩子去晚托班,可孩子死活不愿意去,他也没辙,让我帮忙想想办法。为了让孩子吐出心声,我让爷爷暂时离开,我和周同学单独聊聊,我大夸特夸,无限放大他身上的优点,进而让他敢于和我沟通,最后再和他做个约定,先去尝试,实在不行我们在想办法,后来他终于点头答应我去晚托班试试,随后每天放学我都叮嘱他,去晚托班感觉如何呀?有没有好好学习,认真做作业呀?遇到不懂的一定要主动寻求帮助……慢慢地,这个沉默不语的孩子敢和我说话了,面对我的夸奖他也腼腆地一笑,虽然他的成绩起色不是很大,但我看见了他的努力,也知道这个孩子不是我们眼中的问题孩子,他只是需要帮助。

    其次,在察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是使学生各自的“材”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施教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和均衡发展。对在学科某些方面资质高的学生采取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力得以顺利发展,并成为尖子生。对学习各方面都感到吃力,表现得较为迟钝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在察材中捕获他们资质中的某些“苗头”,针对这些“苗头”加以培育。坚持下去,相信这些学生,必定有很大的提高。

微信图片_20210217132932.jpg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探索更适合现代教育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才能使教育极大地产生效力,使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

                                                                                                 撰稿:朱洋梦

                                                                                                 负责组长:朱洋梦

                                                                                                  审核:吴珍芳


友情链接: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丨 江苏基础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 丨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丨 栖霞区督导教育评估网 丨 栖霞教育之家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青秀城小学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