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6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青秀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5-10-22 来源:本站
 
						


为落实“适性赋能:栖霞好课堂”研修理念,深化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校本研修实践,10 月21日,栖霞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10月主题研修活动由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南京市青秀城小学协办。全区基地实验小学的德法教师齐聚一堂,以《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课例为核心,通过课例展示、教师研讨、专家指导、专题讲座等环节,共同探索课例与校本研修的关系,以及新型优质小班制教学的融合路径,推动学科育人质量提升。

活动伊始,青秀城小学的黄若萱教师进行课例《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展示。课堂以“古代科技成就”为核心线索,充分结合校本研修“素养导向下家国情怀涵育”的目标,设计了多维度、沉浸式的教学环节。整堂课不仅实现了“人人深度参与”,更将“家国情怀”从认知层面转化为情感共鸣,完美契合“栖霞好课堂”“适性赋能”的核心要求。
 


课例展示结束后,参与教师围绕课堂设计、学生互动、目标达成等维度展开热烈研讨。

栖霞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陆晔老师对课例进行专业指导。她首先肯定了本节课的亮点:黄老师的课堂具有美感,教学环节流畅,学生课堂表现非常好。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教学目标要清晰,教学要具有逻辑美,运用AI技术引领大单元教学。

活动最后,南京市青秀城小学顾璎老师以“课例选择与校本研修主题的关系”“新型优质小班制教学实验与课例的融合”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优质课例是校本研修的“实践载体”,小班制的“差异化、高互动、精准化”优势需贯穿教学全流程。只有让小班制优势与课例目标深度适配,才能真正实现“适性赋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成长。

本次 10 月主题研修活动,以课例为纽带,串联起校本研修、小班制教学与学科育人目标,为栖霞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未来,栖霞区道德与法治学科将继续以“栖霞好课堂”为抓手,深化“适性赋能”理念,推动校本研修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成长筑牢道德与法治根基。
图文编辑:顾璎
一审:毛善玲
二审:刘丹丹
终审:金中才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丨 江苏基础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 丨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丨 栖霞区督导教育评估网 丨 栖霞教育之家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青秀城小学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