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2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青秀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来源:本站
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为促进本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11月21日上午,青秀城小学的数学老师们齐聚录播教室,继续开展以“顺应自然,实现课堂深度对话”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第一节课是由陆晓文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她用一个情景贯穿整节课:从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这个问题,到花圃的装饰和花的品种搭配问题,最后是给花浇水的周期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列举策略在生活中的价值,引导学生直观地看到需要把所有可能的情况一一罗列出来才能解决问题,感受列举策略的实用性。在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列举需要有序思考,从而保证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要点。陆老师注重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并引导学生补充质疑,营造多维互动的交流氛围。
第二节课吴媚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吴老师从度量衡的角度出发,由测量长度引入。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体会到测量角的大小也需要统一标准,产生学习需要。孩子们自主观察量角器特征,交流时教师能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完整了解量角器的基本构成。在揭示了1°就是测量角大小的标准,有( )个1°就是( )°,量角器就是由180个1°的角拼成的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之后,学生在找角、画角、量角丰富的活动中,逐步习得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最后,吴老师带孩子们回顾了面积的测量,指出是测量面积时,是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作为标准和工具。测量长度、角度、面积一脉相承,深化学生对于度量衡知识的理解。
研讨环节,先由上课教师结合“顺应自然,实现课堂深度对话”这一主题展开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环节和设计意图的阐述,并对此次上课内容反思得与失。接着数学组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议。朱主任肯定了两位老师教师能根据知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尊重学生差异开展课堂对话,在交流互动中提升思维,在磨课过程中能根据学生反馈不断思考与调整教学策略,最后能完美呈现自己的教学思考。
研路漫漫,每一次的校本教研都是老师们对于自己教学的一次深度思考,每一次的教学研讨都是教学思想的碰撞。希望青小教师们在今后的教研中大胆尝试、勇于开拓,使数学组教研之路行稳致远。
编辑:朱娇洁
推送:张 帆
一审:朱莉萍
二审:刘丹丹
三审:金中才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丨 江苏基础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 丨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丨 栖霞区督导教育评估网 丨 栖霞教育之家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青秀城小学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