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2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青秀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1-05-18 来源:本站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克针对语言习得指出:“语言习得是在自然交际环境中使用语言的潜意识过程。”根据英语教学的现实,学生不可能在英语环境中习得英语,因此,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使用英语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运用语言。5月18日,青秀城小学英语组开展四年级校本教研,进一步探究启发式自由表达在课堂中的运用。
俞嘉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动静结合的英语课。俞老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1,以英文歌曲和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歌曲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猜谜游戏复习句型,自然有效。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注意利用生动的课件,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俞嘉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叶老师善于创设情境,以funny animal party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创设新的绘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let's think,让学生通过图片用whose提问,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既复习了whose的句型,又避免了“炒冷饭”,在复习的基础上,渗透了新的人物和单词,为后面的拓展环节做好了铺垫。我们说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整堂课教师通过多次追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party and their clothes?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叶老师在教学过程既能充分注重学生听、说、读、看等能力的培养,又能注重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课后英语组教师进行研讨。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性,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设置贴近现实生活的语言情景,置学生于真实语言中,把英语单词、句子、规则通过特定的训练,向学生进行形象的渗透和强化,启发学生表达与思考。丰富他们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丨 江苏基础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 丨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丨 栖霞区督导教育评估网 丨 栖霞教育之家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青秀城小学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