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1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青秀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1-02-19 来源:本站
寒假我有幸拜读了管老师的《一线带班》,这本书很特别,不同于以往的教育书刊,他没有高深理论、套话空话,没有华丽的语言,都是讲述每天的琐琐碎碎,点点滴滴 ,处处是实用的小妙招。
书中介绍他一线带班的“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从怎样让学生把课文背的滚瓜烂熟,怎样让学生的作业及时上交,怎么让后进生感受作业的乐趣,怎么让课外阅读有时间和质量的保障,怎么让家长知道关心他们的孩子,怎么开网络家长会等等。
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抓常态课,作为一名新教师,上好常态课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首先要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参。书中讲到:一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材、研究教材,不是上公开课的解读教材,而是从解决温饱的角度来琢磨教材。不仅要重视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和单元练习,还要注意口语交际,还要注意二类字的读音。语文书上到处都是可以出考题的,这一点在历次考试中深有体会,语文园地中感觉很偏僻的知识点,我认为没必要讲,结果出现在考卷上,学生不会写,而我也是措手不及,果然教材解读不能仅靠自己的理所当然。
之后的每节语文课,我都会提前解读教参,将要求与目标,说明与建议详细解读,确保不遗漏。而这也确实非常有用,在教学中我注意到语文园地里关于爷爷、叔叔、爸爸、哥哥的教学,不光要注意词语类型,还要关注概念,爷爷年纪最大,爸爸和叔叔是同辈的,哥哥年纪最小。我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听,并让他们按照年龄大小进行排序,刚开始学生不太能理解,出现许多搞笑的排序,而我也会和孩子们开玩笑,“原来你比你爸爸还大”,学生们也会哄笑,我想,在这样的教学中他们能更好地掌握。而在最后的期末真题中,就出现了这样一题,让学生排序,这时我无比庆幸,在平时上课中抓住了这个知识点。
教参一般由“教学要求”“教学说明”“教学建议”“参考资料”四个部分组成。“教学要求”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却是纲领性的,教学的时候了然于胸,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偏差。“教学说明”则要细细地看,能看到重要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和考点。看来,教参需要仔细研读而不仅仅只是公开课急用时才翻阅,这点在平时我自己做得就很不够,总觉得看下现成的教案里的教学目标,然后照着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就不会有很大的偏差,其实错得很离谱。就像书中写的,实际的教学步骤不一定按着“教学建议”来,然而“教学建议”里涉及的“建议”,不能简单地当作“建议”,要当作“考点”。这样每一课的考点才能了然于胸,一个单元的考点整理在一起,才能形成脉络。
其次,常态课要脚踏实地。书中总结了常态课的几大基本内容:课后习题、教参考点、练习册内容、统考题型。就像书上说的,家常课不用搞太多的花样,就像家常菜不用做出什么花式来,口味好就行了。家常课,课文背熟,该背的背了,该默的默了,该理解的理解了,一线老师就该踏踏实实地做好这些踏踏实实的事情。
总之,常态课要抓得扎实还是得多花心思在教材、教参和听、说、读、写等方面,还得持之以恒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最平常的家常课,让学生学有所获。
管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教育细节中隐藏着艺术与智慧,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也许这就是教育魅力所在。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丨 江苏基础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 丨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丨 栖霞区督导教育评估网 丨 栖霞教育之家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青秀城小学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