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青秀城小学!
联系方式025-52210099
  •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大爱青秀】借助小古文,打造学习力生长的“三自”课堂 ——南京市青秀城小学德法教研活动

浏览数量:34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青秀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0-12-02      来源:本站

【大爱青秀】借助小古文,打造学习力生长的“三自”课堂   ——南京市青秀城小学德法教研活动


 2020121日,栖霞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研员陆晔老师的组织下齐聚南京市青秀城小学,开展了以“借助小古文,打造学习力生长的“三自课堂”为主题的区级德法教研活动。

借助小古文(3)_html_2c98f8a0.png 


    第一节课是由青秀城小学的黄若萱老师执教的《我爱家乡山和水》。黄老师以李白的古诗为引,在课堂中让学生化身小导游,介绍家乡南京的各处风景名胜古迹。从栖霞山、紫金山、牛首山,再到秦淮河、玄武湖、长江,小导游们带来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幅幅精美的照片,一串串有趣的提问,一首首诗歌朗诵,让南京山水的美景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黄老师也适时鼓励,对学生们的介绍予以点评与奖励,给各小组颁发了“最佳组织奖”、“最佳才艺奖”、“最佳资料奖”……这些丰富又充满仪式感的奖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都沉浸到这堂课的氛围之中。家乡南京不仅有美丽的山水,更有那一条条有趣的街巷,一座座饱经沧桑的城门。黄老师进行了拓展延伸,将这些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南京的风土人情充分地展现于课堂之中。最后,小导游们畅所欲言,情不自禁地哼唱《南京我爱你》,抒发对家乡南京的热爱。

借助小古文(3)_html_m4dc52cf3.jpg


第二节课是由幕府山庄小学的陈雅老师执教的《变废为宝有妙招》。首先,陈老师在知识竞赛的环节中,引用了吴自牧在《梦梁录▪河舟》一文中对“垃圾”一词的介绍,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接着,学生通过对垃圾随手乱扔等现象的所见所闻讨论辨析,从而理解政府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然后,陈老师指导学生研究动手创造、变废为宝的妙招,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将废物资源再生等方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将废弃物再利用。最后总结:要通过个人和国家共同努力,为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尽到自己的力量。

借助小古文(3)_html_72c67bd2.png


    两节课结束后,区教研员陆晔老师和青秀城小学德法教研组长毛善玲老师组织大家针对刚才的课堂开展了研讨。首先,黄若萱老师和陈雅老师对备课以及授课过程分别提出教学中的困惑,在场听课的老师们就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接着,陆晔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育教学予以了认可,都做到了围绕“借助小古文,打造学习力生长的“三自课堂”这个主题开展教学。陆老师用“美文、美景、美感”来评价黄老师的课。本节课教学模块清晰,学生参与积极,对小古文的教学深入浅出,肯定了黄老师课堂的亲和力和驾驭能力,同时也指出“道德与法治强调生活性、综合性和开放性。”陆老师建议:可以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渗透一些礼仪的训练,让孩子们每天都能自然生长。随后,陆老师就陈雅老师的教学指出,“变废为宝有妙招”中的“妙招”具体有哪些,教师要精练语言,进行总结提升。在课堂上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体验式活动,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这样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到“变废为宝”这个举措,能为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而尽到一份力。最后,陆老师对在场的老师提出了一些希望:道德与法治的课堂需要一些专属性,可以渗透一些地方色彩,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拔节生长”。


借助小古文(3)_html_759cd610.jpg


友情链接: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丨 江苏基础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 丨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丨 栖霞区督导教育评估网 丨 栖霞教育之家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青秀城小学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