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青秀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1-02 来源:本站
山河已入冬、岁月忽向晚。12月28日上午,青秀城小学数学组在朱莉萍主任的带领下,在录播教室开展了主题为“顺应自然,实现课堂深度对话”的校本研修活动。
第一节课由谷静老师携手二(1)班的孩子认识《毫米与分米》。首先,谷老师从测量的现实需求出发引出毫米,通过“指、画、比、找”四个活动认识1毫米有多长,帮助孩子建立1毫米的表象。其次通过估量书本的厚度感受几毫米的大小。接着给予孩子合作学习的任务支架,引导孩子自学1分米。通过操作演示揭示1分米与1米的关系。最后将孩子带入到现实情境中,使孩子经历知识应用的过程。
第二节课是陈彦青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呈现他们不同方式的列举,通过对比、讨论、调整,让列举从杂乱到有序,学生感受到因为有序,才
会重复和遗漏,且便于发现规律,体悟策略的意义。三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巩固练习将已有的数学发现和理解广泛、深入、创造性地迁移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第三节课是王涵奕老师执教的《厘米和米的练习》,这是这一单元的整体复习课。通过回顾与整理“厘米和米”长度单位的学习过程,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理解,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作业单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测量和估计能力,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从测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通过小朋友们查阅的资料,感受古诗词中的长度单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体现了学科融合。
研讨环节,三位老师先谈了谈她们三节课的设计意图,以及她们在磨课过程中的思考,其他听课老师也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大家都认为三节课的教学都能立足学生和知识的自然设计探究活动,让孩子经历学会到会学的过程,能充分尊重孩子的自我表达,创设了多维多向的课堂对话氛围,活动操作指向学习力的培养,也指出要关注教学评价。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数学组全体教师秉持初心、脚踏实地,通过一次次卓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沉淀自我、向上生长、至臻致远。
编辑:韩孟云
审核:朱莉萍
刘丹丹
金中才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丨 江苏基础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 丨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丨 栖霞区督导教育评估网 丨 栖霞教育之家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青秀城小学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