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31 作者:南京市青秀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1-04-15 来源:本站
教学视导促成长,砥砺奋进谱新篇
——南京市青秀城小学综合学科市级教学视导
“和风吹得桃李芬,细雨滋润青苗壮。”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南京市青秀城小学迎接了市教育局教研室专家团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视导。
4月12日下午,南京市美术教研员祖金明老师视导我校美术组教学活动以及校本特色课程开展情况。首先祖老师观摩吴珍芳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厨房》一课,在课前三分钟吴老师与学生交流讨论课前学习单研究情况。教学中吴老师从火的独特运用到青铜炊具的出现及演变作为导入,通过连线猜想的形式激发学生求知欲。师生互动演示三种构图方式,并分层作业减少创作负担。吴老师提前将学生展评纸烧成不规则造型,为展评效果增添亮点。祖老师肯定了吴老师在短时间内的充分准备,课堂驾驭能力较强,教师教态自然,基本功扎实,创作展评新颖。同时也提出建议,如板书设计要有详略,课堂环节适当减少,增加师生互动的空间。
第二节课是陈红老师执教二年级《相同图案排排队》,陈老师个人素养和上课状态好,整个课堂的把控是一种上课的理想状态。学生和老师一起激情碰撞,学生跃跃欲试,踊跃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以及和学生互动环节是课堂亮点,最后的拓展提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神奇美、人类智慧的“匠心独具”造就恢弘美,引领孩子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使之情感目标得以升华。在肯定的同时,祖老师也提出了建议,如板书设计有点不清晰,需要细细推敲合理设计,要有手写板书。
在研讨中,祖老师除了点评课例外,解惑一线美术教师课堂教学及专业发展问题,提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另在美术组绳韵课题方面,祖老师非常欣赏我校绳韵特色作品,并对美术组提出要结合绳韵特色开展活动,打磨出特色课程体系的课例,并有科研助力,将特色研究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关晨老师执教了三年级的《恰利利恰利》一课,这首歌曲是一首印尼的民歌。立足儿童视角,关注儿童学习情境体验,在自然、自由、自主的“三自课堂”指导下,整节课从神秘国度邀请函开始导入,抓住民族要素,通过舞蹈声势聆听全曲,解决印尼语衬词,层层推进,分主题学唱,最后加入竖笛二声部进行合作,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收获满满。
课后市教研室叶军老师、区教研员黄在荣老师,围绕这节课进行了指导。两位教研员从教学方向、课程的设计、学生的课堂成果展示都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宝贵了意见,在最后二声部的唱奏合作中要递进并完整地展示出来。
随后,苏汝潇老师携六(1)班同学学习了一节彝族祝酒歌《苏木地伟》,歌唱结合竖笛、律动感受彝族人民“待客先用酒”的传统,体验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风情。
课后南京市音乐教研员叶军老师与栖霞区音乐教研员黄在荣老师提出了对课程的导入、展开、拓展的肯定,丰富的视听资料和师生之间的良好配合促成了整节课的顺利推进,教师能将彝族风土人情带入到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模仿火把节歌舞,还原载歌载舞的民族性音乐文化场景。两位老师也给予了宝贵教学建议。叶老师提出“彝”字的文化内涵;彝族的祝酒词“吉祥如意”的彝语读法,能更有民族性的融入解读“祝酒”一词。黄老师则更关注竖笛吹奏骨干音对于学生建立乐曲旋律的稳定性的重要性,学生哪怕在许久之后也能记得住学过的骨干旋律。
体育组柏雪老师选择“侧向投掷”为主要教学内容,利用情境教学“我是小小解放军”进行投掷“手榴弹”教学,游戏“春种秋收”作为辅助教学,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个跑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侧向投掷动作,提高学生奔跑能力。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能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教研员指出,整节课教师要注意知识教授的准确性、科学性,更要注意分析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所有教学手段必须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教学目标需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
4月13日上午,在南京市青秀城小学三楼机房市教研员王少峰老师及区教研员华柏胜老师莅临听课,这是一节由张之庆老师授课的四年级《设置动画效果》。课程通过对动画方案、幻灯片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比较各种不同的动态显示效果,确定合适的动画方案;充分发挥儿童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创编《龟兔赛跑》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课后市教研员王少峰老师对张之庆老师的课给予充分肯定,对于整节课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整体把握充分,亮点突出;体验环节准备充分,创作环节环环相扣;课堂中学生的状态表现很好,平时的信息教学基本功扎实,跟学生的配合默契;任务设置层次鲜明,任务与任务之间有的是模仿进行,有的是自主学习,也有自我创作。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技术痕迹过强,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创作,让学生说;二是帮助学生建立高维的视角,提升学生学习力,课堂生成问题及时发现提出。同时也提出信息技术处于变革当中,除了掌握技术之外,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创新批判性思维,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思维方式,形成一些必备的信息素养。
丁倩云老师执教是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学做简单的家常菜》的第一课时,本课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一桌菜的完整过程,学生学会择菜、洗菜的基本方法。并且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学做家务活。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同座及小组讨论来完成课堂活动,完成了从学习择菜、洗菜到完成菜单、小组分工的过程,也为下节课继续完成做家常菜打下了基础。
课后教研员提出了以下指导意见:一是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在家里做一道菜,可以赋予学生一些意义感来让他们更感兴趣乐于参与,例如母亲节给妈妈做一道菜这样的活动,做菜过程放在家中完成,而课堂上直接开一次《拿手菜故事分享会》,学生通过视频、图片或PPT形式展示,教师在活动中负责指导,学生自己完成整个活动。二是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不要把重点放在前期准备上,可以把课堂内容深化到科学健康饮食知识上面,从买菜技巧和选菜上面做文章。
与此同时,南京市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罗嫣才博士、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陆晔老师在青小教科室吴珍芳主任和德法教研组长毛善玲老师的陪同下聆听了两节道德与法治课。
第一节课是由王雅萱老师执教的《大家的“朋友”》。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孩子能够认识公共设施,了解公共设施,知道公共设施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很大,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第二节课是由黄若萱老师执教的《我们有新玩法》。这节课由古诗《村居》导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新花样,在思考中感受新创意,在合作中体会新规则,同时玩出智慧、玩出快乐、玩出荣誉。
之后,教研员对两节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点评指导。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都能够基本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的理念,在课堂当中可以和学生融为一体,有新鲜的教学理念和想法,给了很多学生表现和展示的机会。同时建议两位老师要重点把握在课堂中的教育价值、目标的掌握和定位。老师可以通过评价语和过渡语总结活动,要从更深的立意明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13日下午,王楷老师和葛彦君老师分别向教研员展示了生动的科学课。王楷老师执教的《“庞大”的家族》以认识昆虫的共同特征为主线,设计安排了“观察、描述、做模型”这样三个层次的活动,从昆虫的普遍性特征着手,研究甲虫的独特性特点,学会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虫子到底属于不属于昆虫,围绕核心科学概念加深理解。
教研员对王楷老师的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整节课从知识角度、方法角度出发,课的架构符合儿童的认知逻辑,我们需要在科学课上去关注学生观察昆虫获得信息的处理方法。此外,我们科学教师的语言应该儿童化且语调最好抑扬顿挫。
同时,教研员评价葛彦君老师《塑料》一课的教学板块清晰,教态自然,希望今后能注意语言的推敲,语言要贴近儿童,不要重复学生的话,教师在提问后,要给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
在与专家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们深受启发,更加明确了目标,坚定的信心。“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南京市青秀城小学将继续秉承“大爱青秀”的办学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这所奋进中的学校创造新的佳绩。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丨 江苏基础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 丨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丨 栖霞区督导教育评估网 丨 栖霞教育之家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青秀城小学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