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4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青秀城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5-08 来源:本站
浅夏微凉,教研火热。5月7日下午,青秀城小学数学组在研训教室举行了主题为“顺应自然 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对话——大单元视角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探究”的数学校本研修区级展示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教研员陈新涛老师现场观摩和指导。参会的还有集团中心校教学校长林艳、青秀城小学教学校长刘丹丹、教导处主任朱莉萍及集团内各校、西部共同体学校的老师们。
第一节课由陆晓文老师携二(1)班的孩子执教《角的初步认识》。本节课先从生活中物品的面上找角,从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在充分认识角的特征以后自己创作角,给学生提供毛线、拼接条、圆片和白纸,通过拉、搭、折和画的方式做角。最后通过活动角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程度有关,和边的长短无关。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来设计,活动多操作多,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在深度卷入中自主探究、大胆表达。
第二节课是王涵奕老师执教的《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课堂伊始,老师利用第一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打破常规思路展开课堂,围绕三角尺上的直角为核心进行教学的推进。课中老师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认角、辨角、做角等活动中主动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整个教学过程,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学生学得轻松、兴趣盎然,又学有所得。
第三节课是由吴媚老师执教的《寻找失落的角》。这节课依托绘本,创设有趣的帮小圆找角的情境,将角的知识串联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猜想验证过程中,不段清晰脑海中小圆要找的角的大小,在丰富的动手操作中,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量感,空间观念和估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直观的动手操作与推理结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同时,这节课也和孩子们交流“完美并不是最好的状态,追寻完美的过程中收获的美好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的哲理。
最后,教研员陈新涛老师从“大单元视角下”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她指出:大单元教学不仅仅是几节课教学的方式相同,应该追求教学内容的递进、思维的进阶、学生素养的提升;教学的设计大于教学的内容。今天的三节课摒弃了形式上的简单复制,跳出了课时备课的闭环设计,考虑到大单元整体目标的联系。她对三位授课老师的课堂把控能力给予肯定,对课堂呈现的生生互动,课堂的深入对话予以称赞,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肯定。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就像石子落入水中会激荡起阵阵波纹,每一次这样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带给老师们的是教学智慧的碰撞、是教育理念的思考、是向上生长的信心。
编辑:谷 静
发布:张 帆
审核:朱莉萍
刘丹丹
金中才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丨 江苏基础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 丨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丨 栖霞区督导教育评估网 丨 栖霞教育之家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青秀城小学欢迎您的光临!